首页 > 信息化动态 > 工作动态

2003年青岛市电化教育工作总结

录入:青岛市电化教育馆    来源:   时间:2006-01-01 17:14:15    点击数:

       2003年青岛市电化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局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为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实现我市现代化教育强市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总结如下:
    一、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空前发展
    (一)将市级目标列为重中之重,局属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
    今年,电教馆承担的市级目标是: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水平,实现校园网“班班通”。我们将这一目标提高到为我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新平台的认识高度,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在对学校拥有设备及班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班通”总体建设规划,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为局属学校统一采购并安装了用于“班班通”工程建设的34寸带SVGA接口的数字电视1435台、计算机1682台。对原已安装29寸以上彩电的教室,为其安装好配套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从而使局属所有学校的教室全部接入了彩电、微机,实现了局属学校“班班通”。完成了校际之间、班级之间与教育城域网和因特网的互连。这标志着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1月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联播》播出了《青岛实现网络“班班通”》专题(3分钟),充分肯定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为宣传和树立青岛教育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推进网络建设及应用
    1.为进一步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市内四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五市三区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校园网”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建网学校已达357所,接入互连网的学校达774所。
    2.为打造网上教育局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网上行政、网上服务。在维护更新好青岛教育政务网、青岛教育信息网和金宏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协助有关处室开发制作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网、语言文字网、普通教育教研网、教育人才网、教育招商网;完成了计财处、人事处、基金会等处室主页制作;配合高教师范处,在网上开辟了继续教育栏目。图书管理网的制作也将于近期完成。
    3.积极指导学校开展网络应用。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并推荐优秀网站参加全省优秀网站评比;在专用服务器上为个人主页提供空间,400余名学生及教师在网上展现了自己的主页,从而促进了个人主页制作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教育信息网的互动性。
    4.按时调试开通了同国家教育部互联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5.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建立了局属学校及市、区电教站有专人负责的网络管理队伍,制定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制度,为实施安全、有效的网络管理,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最佳服务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各市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今年,各市区普遍提高了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纷纷成立了以教体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指导。莱西市教体局提出了“现代化的农村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又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基础。”的理念。针对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现实,下大气力改变状况。首先,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其次,对乡镇教委副主任、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信息化理论培训,转变学校“一把手”的观念;第三,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每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第四,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第五,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对今后5-10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今年,李沧区将“实施校园网络化工程,提高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列入区政府的9件实事之一;市南区将“市南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列入区政府的16件大事之一;城阳区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区政府的13件大事之一。城阳区还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对街道政府“双千分”考核及教体局对街道教委办年度考核,制定了《城阳区2003年信息化建设考核及奖励意见》。胶南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意见》,规范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由于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
    (四)加大投入,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成绩斐然
    各市、区广开门路,投入大量资金,使教育信息化环境大为改观。
    莱西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两条腿走路,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660万元,增配计算机1700多台。另一方面,采用信贷的形式,与电脑公司互惠合作,已争取社会资金2500万元,即将一次性为学校配备教师用计算机3190台,配置学生用计算机2100台,并建成网络教室。目前,学生人机比已由去年的44:1提高到16:1。全市一线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实现“二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百分之百消除计算机“空白点”学校;百分之百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另外,投资47万元用于信息中心的设备配备和城域网资源库管理平台等的购置。平度市采取教育技术装备资金统筹、事管镇(校)用的方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奖励机制;采取捐集资及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等方式,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全市共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新配备计算机1058台。城阳区政府投入700万元、各校自筹资金1417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即墨自筹资金600多万元,购买了1500台计算机。胶南投资860万元、胶州投资400余万元、黄岛投资4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李沧区以配备促应用。对提出配备计算机申报的学校,实施“先考核,后配备”政策。对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的干部和教师进行微机应用基础知识考核。合格率达到95%,方予配备,否则,不予配备。在资金的分配比例上,教体局承担70%,学校承担30%,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积极性。
    由于各市区采取的措施得力,全市计算机数量达到74210台,基本消除了学校计算机“空白点”。同时,“校园网”、“班班通”工程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平度市有40所中小学新建了“校园网”,并与平度市信息中心互联。四方区有42%的教学班、李沧区有68%的教学班、城阳区有13所学校、市北区全区所有班级实现了“班班通”。
    (五)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水平
    电教馆有计划地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各市区也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市南区举办了计算机网管员“国家网络技术水平”培训,并完成了认证工作,从明年1月份起实行网管员持证上岗制度。平度市组织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和教学能手评选。胶南、胶州等市区都举办了为期一周以上的信息技术培训。李沧区举办了首届“网络管理员业务竞赛”,并对31所学校1000名教师进行了微机基础知识考核。崂山区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制度”,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40学时以上的培训,并进行统一考核。教师考核结果记入学校校长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以后教师配备办公微机的重要参考。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一)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空白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进程
    年初,我市仍有300多所学校没有计算机。局领导提出了:在1—2年内,消除农村小学计算机“空白点”的目标。市教育局及各市、区教体局筹集资金20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近800台计算机。各市区也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下大气力,积极配备,从而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计算机“空白点”,为2004年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去年高中、职业高中全部开课,初中仅一所农村学校未开课的基础上,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开课率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农村小学开课率已由去年的44%,提高到今年的79%,较去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最突出的是平度市,小学开课率已达100%,城阳区小学开课率也达99%。
    目前,我市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人数已达67万余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学校数分别为894、258、55、44所。全市小学开课率达到82.9%。开课率较去年又有了较大提高。
    (二)从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对初二计算机结业考试进行改革
    从考试内容上,减少选择题,增加操作题的比重,着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考试形式上,在全省首家采用先进的B/S城域网络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该考试系统由电教馆与青岛正日计算机公司联合开发)。全市2万1千名考生的考试、阅卷和成绩统计等工作仅用一天时间全部完成。
    (三)组织全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统一命题进行上机考核。其中,初一年级采用网络考核;全市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统一上机考核也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应用软盘进行考核的模式,代之以“作品”的形式考核。
    (四)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自动阅卷功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改革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同正日计算机公司联合研发了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软件,把出题、评阅、统计、成绩分析等集于一身,当堂快速地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使教师能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功能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为推进分层次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
    (五)配合明年将要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举办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培训班,聘请参与制定新课标的北京专家来青讲学,使计算机教师提前近距离接触和研读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为明年的开课做好了准备。
    (六)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市、区、片三级组织体系,并大力开展新教学模式、新教研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其一,利用青岛教育信息网开设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栏目;其二,电教馆与凯迪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了一个应用于网上教研活动的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展了主持人形式的网上教研活动及多主题、多主持人形式的网上教研活动,并成功地将高中信息技术网上教研活动从局属高中扩大到全市的普通高中,使五市、三区及偏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有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其三,建立了主题式教研活动基地。在青岛教育信息网上开设了相关的BBS讨论栏,及时解决各校在网络考试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其四,尝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模式,并将信息技术“双语教学”模式由高中学校扩展到小学和初中;其五,针对市内四区信息技术课程起始年级已降低为小学一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法研究,举办了全市公开课和研究课。
    (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计划地组织了全市程序设计竞赛;全市中小学电脑作品网上评选;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科利华杯”论文评选;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与展示会等,均取得预期效果。
    三、积极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承担的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大项目的实验工作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4月份,我市被教育部项目组确立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示范区。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学案例展示与经验交流会”上,我市上报的26个教学案例全部获一、二等奖,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19个。上报教学案例总数和获奖比例高居各实验区之首。会上,7个一等奖全部作为示范课做了现场展示,我市的实验经验也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教育部领导和项目组专家对我市的实验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下半年,我市又录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课例152节,并上报教育部122节。使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由点到线,进而发展到面,呈现出覆盖多市区、多学校、多学科、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其与学科整合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市在全省各类教学比赛中显示出强大实力。一是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评选中,我市获得1个一等奖,2个优秀奖;二是“全省中小学电脑作品评选”,我市报送的39个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1个。有8个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三是“全省网络环境下教与学优质课评选”,我市报送的9个课例全部获一、二等奖,其中一等奖4个;四是在全省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中,14节课获一等奖、16节课获二等奖,其中一等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17%,成绩遥居全省首位;五是在全省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件评比中,青岛参展课件获一等奖15个,占参评课件的50%,获优秀组织奖;六是在全省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质课评选中,青岛报送6节课,取得2节一等奖,3节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紧紧围绕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新闻报道要点,围绕市教育局工作重点,及时、生动地报道了我市教育系统的大事、要事,以及在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向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送播新闻70余条。
    配合宣传处制作的反映“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电视专题片《师爱的风采》于9月初开学期间,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节目中连续六天播出。在新学期开始,集中报道了我局“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许多教师看了节目以后,深受感动,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青岛教师的敬佩心情。
    今年教师节期间,协调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关注》栏目,联合制作并播出了反映我局“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专题节目《爱心滋润学子心》,时间10分钟。专题中报道了我局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整体情况和具体做法;报道了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报道了我市教师帮扶困难学生的生动感人的事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青岛市教育服务品牌,树立了青岛市教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形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电教队伍素质
    (一)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理论学习相结合。在按照机关党委印发的“政治学习安排”,认真组织好政治学习外,注重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馆内定期举办“每人一讲”形式的讲座,不断提高全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以“机关作风整顿”为契机,全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是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的重要举措,我馆对整顿活动高度重视。为确保各阶段的整顿实效,做到时间、人员、精力、措施“四到位”。通过整顿,全馆人员在思想、作风、纪律方面有明显好转,为基层、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处室改革工作
    在事业处室改革中,不仅本着积极稳妥、保持稳定的原则,对符合转岗分流条件的五位同志进行了妥善安置,而且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现有全部人员组织了“竞争上岗”,聘请有关处室的领导担任评委,现场抽签答辩。严格的答辩程序和严肃的答辩情况总结,极大地增强了全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明显提高。
    (四)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基层和机关各处室服务
    努力落实电教馆“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真诚的服务”的理念,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尽我们所能为机关各处室和基层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1.利用教育信息网的公告栏、技术论坛、电话咨询、现场响应等方式为各市、区、学校等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先后多次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莱西等区、市提供全区网络配置、监测及维护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为城阳、崂山、黄岛、即墨、平度等提供网络配置的技术参考方案。针对局属学校校园网应用、网站建设等遇到或出现的各类网络技术问题,及时进行测试,同相关部门协调,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找出问题,提出方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小网络故障对正常行政办公、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2.对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等出现的问题,做到随叫随到,及时处理。一年来,为机关各处室及有关学校共计开通电子信箱10000余个,处理邮件故障500余次,安装金宏办公软件及排除其他网络故障200余次。
    3.根据“机关各处室联系学校制度”的要求,定期深入联系学校50中和43中,以召开座谈会、组织调研等形式,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结对帮扶的两名特困生定期走访,组织全馆人员捐款,为其交齐了学费和书费。
    4、在“非典”时期,为服务基层、方便学校,派出专人、专车将初中学校急需的1万多盘中考复习录音带和电教教材征订材料逐一送往学校,进行了“服务型教育局”的有效实践。为局属69所学校免费配备了价值30余万元的电教软件,并免费组织软件安装使用培训。按照局非典防治工作的计划要求,未雨绸缪,同教研室协作,制订了我市中小学“空中课堂”预案,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牵头联系北京科利华软件集团为我市赴京防非典一线人员的在校子女赠送学习软件,共80套价值1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