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动态 > 工作动态

潍坊市电化教育馆2003年工作总结

录入:潍坊市电化教育馆    来源:   时间:2006-01-01 17:23:17    点击数:

       2003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以实施“校校通”工程、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为重点,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使我市电教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单位荣获“二○○三年山东省‘出版杯’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组织奖”、“山东省中小学多媒体网络课件评比活动组织奖”、“山东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荣获“二○○三年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稳步发展。
    1、加强指导,协调发展潍坊教育城域网。2002年8月,投资200多万元的潍坊教育信息中心开始建设,于去年年底建成。按照市里的统一规划,对县市区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进行了方案的论证,招投标的监督,切实加强了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截止到今年2月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教育城域网,并于潍坊市教育城域网实现了连接。
    2、加强规划,稳妥实施“校校通”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投入的资金,稳步建设全市“校校通”工程。全市242处学校校园网通过市教育局达标验收,2427处乡镇驻地以上学校中1031处学校已实现“校校通”,占总数的42%。其中高中(包括职业学校和中专)81处,占高中总数的76%;县市区属学校152处,占县市区属学校总数的71%;乡镇属学校879处,占乡镇属学校总数的40%。
    3、贯彻政策,巩固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中的观念、认识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积极稳妥的建设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据4月份的统计,全市中小学配有计算机107955台,占全省计算机总数的四分之一。教师平均每1.9人一机,学生平均近10人1机。建成2413个多媒体投影教室,比去年增加400个。潍坊市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区,高密被确定为国家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青州被中央电教馆挂牌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实验县,寿光、潍城、青州被确定为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6处学校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8处学校获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今年又有68处学校获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使全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达203处。
    二、加大力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完善建设思路,构建完整统一的资源库。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中,我们本着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布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进行。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调查,我们潍坊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一种松耦和的集成框架形式,市中心和县市区、学校资源库可以实现互动,建设易用、高效、海量、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2、制定规划,规范资源建设。年初制定印发了《潍坊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扎实有效的进行资源建设。转发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元数据规范,召开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调度会,交流了建设的经验,成立了信息资源建设评审组织,培训了信息资源建设队伍,利用天网下载资源。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全市已初步建成了覆盖所有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资源库累计达20900G。
    3、以区域性实验研究,带动资源建设高标准规范化。2002年12月潍坊市电教馆承担了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区域性中心建设的实验工作任务,对此,我们抓住机遇,在去年召开“全市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讨会”的基础上,邀请教育部领导及教育资源建设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对《元数据规范解读》进行专题培训,培训资源建设人员120人。就承担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区域性中心建设实验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卓有成效的进行资源建设实验,现取得可喜的成果,累计建设资源10100G。
    4、以电教教材代收费政策的落实,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抓好电教教材代收费政策的落实,是做好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措施之一。工作中,我们做到:一是严格执行山东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规定,规范管理电教教材代收费工作,收好、管好、用好代收费。二是强化对电教教材征订工作的指导。按照省厅的要求,通过会议安排、培训有关人员,严格审查有关材料等工作,认真做好电教教材征订发行。三是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联合有关部门,对我市的电教教材代收费工作进行了清理整顿。撤销了17处不合规范要求的学校,规范了这项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四是购买安装了清华同方思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保证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三、落实课改,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效益。
    1、巩固学生用机配备数量,为高质量课程开设奠定基础。今年,合理利用政策,巩固学生用机的配备数量,学生用机有去年的平均每18人1机,增加到今年近10人1机,为全市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市所有高中、初中及达到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的小学,都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并开足了课时。
    2、加强信息技术教研,促进教改不断深化。一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发挥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教材,落实教学计划。二是组织信息技术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是根据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通知精神,组织了小学、初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四是组织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教改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组织了全市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全市2300名学生参加了由全省统一命题组织的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在此基础上,选出310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潍坊市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61名高中生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95名初中生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我市选出27名选手参加了省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4、正确导向,考试智能化。今年,我们继续完善信息技术中考考试系统和自动阅卷系统,丰富试题库。利用我市建成的教育城域网,成功组织了局域网环境下的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学科考试。随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考试实现了从无纸化到无盘化的过渡,为最终实现全市城域网环境下的智能考试奠定了基础。
    四、深化教研,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
    1、从培训抓起,积极探索课程整合。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我们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1)从培训抓起,组织举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培训班,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共培训培养骨干教师500余人次。(2)组织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召开的“十五”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全市20余处中小学30人参加了培训研讨,提高科研的水平和质量。(3)发挥全市骨干教师的力量,扫描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结合点,从结合入手,进行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系统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4)充分发挥已有信息网络设施的作用,将小学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电教论文评选、中小学教学设计方案等活动,通过潍坊市教育城域网进行,评选结果的精品放在资源中心,供全市中小学教师交流使用。
    2、抓活动开展,促进教研不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各种评优活动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促进教学研究的有力措施。一是组织了2003年度电教论文、优质课、CAI课件系列评选活动。二是组织了“四个一”教学实践活动,即每位专任教师年内讲授一节电教优质课、撰写一篇电教论文、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或网络课件。三是组织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优秀教学课例、优秀教育网站等评选活动。四是组织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评选、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评选、2003年山东省新课标理念下的优秀教学课例、多媒体和网络课件、优秀网站等评选。各种活动全市收到报送作品1100件,有800件获市级奖,200件获省级奖。
    五、强化科研,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
    课题实验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和整合能力不断提高的“抓手”。工作中,我们定出重点,抓住不放。全市实验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等146个,今年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了培训指导,聘请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的领导及专家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开展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过程管理,总结交流经验,探索出了提高课时信息量、攻克教育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许许多多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促进课题实验工作的健康开展。三是进行中期评估,学校自评、县市区全面评估、市级课题组抽查评估。通过评估,评出一等奖22处、二等奖42处、三等奖72处,评估实验水平低的学校按照中期评估的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评估规范了实验,提高了实验水平。四是注重阶段性总结。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课题实验的水平能力。如:我市诸城实验小学、寿光市教育局在中央电教馆召开的“十五”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31件实验课单元网络资源通过实验专家组的评审。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课题实验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研究与应用,教学水平与效益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六、创新科技活动,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素质。
    1、从培训抓起,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必然。(1)今年聘请全国电脑制作活动的知名专家,对我市的中小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了5次培训和点评,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2)邀请电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到潍进行培训,培训人员700人次。(3)派出教研员到北京、上海专项学习培训,提高培训的水平和层次,培训人员20人次。
      2、创新竞赛制度,出台激励机制。为调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并把竞赛的成果纳入年底的督导评估中。安丘为中小学电脑制作和机器人竞赛设立了专用实验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表彰措施,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进行物质奖励,今年教育局拿出3万元,奖励在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辅导教师、学校和参赛选手。
    3、组织了第四届潍坊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市收到作品500件,235件作品获市级奖励,49件作品推荐参加全省评选,46件获省级奖,成绩名列全省前茅。8件作品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评选,占我省推荐作品的六分之一,1件作品获全国三等奖,3件作品获全国优秀奖。
    4、举办了首届潍坊市中小学机器人比赛。四月和十一月分别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灭火和足球比赛。12个县市区和市直一中、二中共派出了160支代表队,参赛学生300多人次,有78支参赛队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比赛锻炼了队伍,创造了经验。
    5、承接了2003年山东省“出版杯”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12月9日,2003年山东省“出版杯”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在我市举办。这次竞赛,共有全省8个地市、1个大企业和2处省直学校11个代表队,62支参赛队,比赛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比赛,我市取得了6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6、组织举办了第十八届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收到作品350件,经评审委员会评选,200件作品获市级奖,在省以上评选中,17件获省级奖,4件获国家奖(3件获二等奖,1件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