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动态 > 工作动态

突飞猛进的济宁教育网建设

录入:寻素华 胡连德 济宁市电化教育馆    来源:   时间:2006-01-01 07:01:26    点击数:

  济宁市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故里,号称“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重教传统。近年来,这里的人们秉承先辈的传统“建网兴教”,在这块教育的热土上演绎着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的新篇章,昔日“杏坛”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目标明确科学----实现“校校通”搭建教育均衡发展平台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经济状况一般,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全国500强的乡镇,也有国家级的扶贫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原来一直处于山东省中下水平。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目标,列入济宁市“十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从2002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完成“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总体规划超前安排,具体操作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兼顾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积极稳妥地进行教育信息网建设。2003年,建成市县两级教育信息中心,搭建教育信息主干网。2005年乡镇中心中学以上学校全部接入教育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7年,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接入教育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搭建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使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
  二、建设突飞猛进----刷新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省纪录
  作为全市教育网龙头工程的济宁教育信息中心,2002年9月开始建设,从规划方案、全面论证,开工建设,到12月底顺利建成开通,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方案的科学性、工程的高效益,建设的高速度、工程的高质量,以及管理的高度规范等各个方面,刷新了山东省教育网络建设的记录,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扬。2004年3月,这个市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代表,参加了“2004中国国际教育科技博览会”,展示了近年来教育信息网建设取得的成绩。
  2003年是济宁教育网建设最快的一年。县级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年初开始启动,到2003年底,所有县级中心都已建成,就连实行“一费制”的全国扶贫县的梁山县和泗水县,也没有拖全市的后腿,教育信息主干网络框架如期搭建成功。全市共建成市县两级教育信息中心13个,高标准校园网260多个。采用两个1000M独享光纤环路,组建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由市县两级教育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互联一体的大型教育城域网络。接入城域网的学校420多所,占城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总数的66%。采用卫星宽带入校方式接入的学校近200所。“校校通”工程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网络建成的同时,还建成了市、县、校各级网站。济宁教育网网站,作为全市教育网的门户,目前挂接了“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资源管理”两个平台,“电子邮件”和“视频点播”两个服务系统;设置了“教育动态”、“教师频道、“学生天地”、“教育科研”等20余个栏目;拥有包含网络课程、优秀课件、教师教案和学生作品在内的800G的丰富教育资源。目前,全市教育系统IP电话,视频会议等功能也正在扩容建设中。日益完善的教育网络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全市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环境。
  三、管理统一规范----确保网络安全、平稳、高效运转
  在教育信息网建设过程中,这个市坚持“统一要求,规范管理”的方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相关规范措施,提出网络建设必须达到“六个统一”,即“技术标准统一、租用线路统一、外网出口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资费标准统一和网管培训统一”。统一技术配置标准和管理平台,确保了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为网络系统的平稳运行,信息的流畅传递,资源的兼容共享奠定了基础。统一租用光纤线路构建全市主干网络,统一出口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整个济宁教育城域网采取先进的防火墙及IP子网技术,对访问进行控制,有效过滤反动、黄色站点,杜绝可能侵害系统的隐患,确保了网络安全。实行网络管理人员“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共培训各类网管人员400余人,为网络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人员智力的支持。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和应用,还落实了建设管理责任制,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用”的原则,本着“方便用、指导用、促使用、保证用”的思想,努力使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措施得力到位----顺利解决建设难题
  1、“三个一点”筹集建设资金为解决建设资金困难,他们采取了“政府拿出一点,主管部门投入一点,建设部门自筹一点的”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统筹安排建设经费。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走出各具特色的路子。有的利用集资,搞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有的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赠来募集资金;有的通过市场运作,招商引资的图径;有的走银行贷款、企业垫资,来解决当前资金困难的问题。2003年,全市通过各种途径投入教育网建设资金近8000万元。2004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市又出台了收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费政策,进一步缓解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困难的状况。
  2、发挥电教优势,规范管理措施市电教馆发挥人员技术优势,在建好管好全市教育信息中心的同时,对全市教育网从规划制订、方案论证、到工程招标,验收施工,全方位积极做好指导性工作。根据“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发展升级的多种因素,经过了多次专家论证的情况下,最终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在工程实施上,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方式,阳光操作。实行了“资格审定、项目报批、验收发证”制度和公平竞争机制,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山东省教育城域网及校园网建设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企业名单》选择那些信誉好,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大公司承担工程建设。走政府采购的路子采购设备,通过采用招标方式保证工程和设备设施的质量。全程聘请工程监理,并对监理也实行了招标。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统一引进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库建设。利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政策,开发组建市、县、校各级资源库,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解决了校园网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全市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五、效益明显----网络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有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教育网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等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市与全国知名学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已达86所,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近1000所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将信息技术纳入了全市高中会考和中考必考科目,并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考试。这个市的兖州市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示范市”。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步子进一步加快,实质性整合得到加强,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全市23所学校承担省级重大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去年获得一等奖成果30项,各项评奖活动一等奖获奖率在全省都名列前茅。43所子课题学校承担的市“十五”重大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教优质课《太阳系》已由中国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微山县实验小学的课件《蚂蚁》代表山东省在中央电教馆和教育部基教司联合组办的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济宁一中、兖州一中等学校的10个课件分别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日臻完善的网络设施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这个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市已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的网上发布、资源共享和办公管理的自动化。如果说,孔子当年在杏坛刀耕火种,播下了教育的种子,那么,今天的教育网正在给杏坛带来新世纪教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