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动态 > 工作动态

2004年潍坊市电化教育馆工作总结

录入:潍坊市电化教育馆    来源:   时间:2006-01-01 07:37:45    点击数:

   2004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抓住“校校通”工程、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等重点工作,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二○○四年山东省‘泰山杯’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组织奖”、“二○○四年山东省‘泰山杯’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奖”、“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中小学多媒体网络课件评比活动组织奖”、“山东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潍坊市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区,高密被确定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青州被中央电教馆挂牌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实验县,寿光、潍城、青州的王母宫镇被确定为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6处学校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8处学校获山东省电教示范学校,235处学校获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快速发展
 
  截止今年年底,全市中小学配有计算机13.5万台,占全省计算机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教师用机5.2万台,配备率达73%;学生用机8.0万台,平均每10人1机;管理用机0.3万台。建有3425个多媒体投影教室,约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年增长30%以上。全市教育系统初步实现网上办公。
 
  二、全市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
 
  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按照“统一规划论证,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实施步骤”的要求,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截止目前,全市2437学校,1341处学校已实现“校校通”,达55%,其中乡镇驻地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宽带“校校通”,高中达97.4%、初中达78%、小学达49.8%。有597处学校建成校园网,达27%,其中寿光、昌邑、昌乐、寒亭四县市区驻地小学以上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全市小学21%、初中60.5%、高中85%。
 
  三、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初具规模
 
  年内,本着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布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根据《潍坊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发挥信息资源工作领导小组、信息资源建设骨干队伍、信息资源建设评审组织的作用,初步建成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元数据规范、易用、高效、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提供所有学段、所有学科课程教材每一章节内容所需的多种信息资源,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市县两级资源存量达5700G,850万条,其中市中心资源库600G,全市资源累计2.5万G。
 
  四、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普及
 
  目前全市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高中纳入全省统一会考科目,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水平等级考试,小学采取县市区抽考或学校自主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五、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有新的突破
 
  一是组织了2004年度电教论文、优质课、CAI课件系列评选活动。全市有757件优秀作品获市级奖,108件作品获省级奖。二是组织了“四个一”教学实践活动,即每位专任教师年内讲授一节电教优质课、撰写一篇电教论文、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网络课件。活动从基层学校抓起,人人参与、校校开展、逐级推进、层层评选,成为我市特色的电教研究活动。三是组织了全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评选。四是利用潍坊教育城域网,组织了网上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的精品放在资源中心,供全市中小学教师交流使用。五是组织了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活动加强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学、教法的改革。总之,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总结和探索了新课程标准下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规律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电教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有力的推动了课堂电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保持电化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全省领先地位。
 
  六、课题实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
 
  “十五”期间,全市有300处中小学立项参加了市级以上“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其中国家级立项实验课题82个、省级立项课题53个、市级立项课题165个,这些课题分布在全市的12个县市区。课题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今年全市有51篇实验论文在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83个优秀实验课件被省以上收录并出版发行,有312节实验优质课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交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开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者型的教师,有320名参与实验的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实验的开展,为我市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应用创造了经验,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2000年开始,组织全市专任教师进行计算机能力达标考试。目前,全市100%的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计算机备课,60%的教师能够制作课件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八、教育信息化培训成绩突出
 
  1、聘请全国电脑制作活动的知名专家,对我市的中小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了5次培训,培训人员达800人次。
 
  2、暑假,举办了全市教育网络网管人员认证培训。培训网管人员286人,180人考试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信息化技术培训证书》,通过认证。
 
  3、年内,邀请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及全国知名信息资源建设专家,讲课、作报告,培训培养资源建设骨干教师300人次。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培训电教站长、校长50人次。
 
  九、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年内,建成机器人实验室15座,在省以上组织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市级奖221件,省级奖41件,国家奖3件;中小学机器人大赛:获市级奖89件,省级奖13件,国家奖1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级奖200项,省级奖27项,国家奖2项;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市级奖180人,选拔出53人参加了今年11月20人在潍坊举办的全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十、强化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抓政治学习。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自我做起,为人师表,积极创建文明学习型单位,树立了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抓业务学习和培训。更新观念,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一流业绩。抓组织、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单位整体意识进一步提高。
 
  总之,一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践检验了我们电教队伍的素质。但与省里的要求,与其它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师的应用整合能力和网络管理水平仍需提高、教育资源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措施进一步改进。
 
  大事记
 
  4月10日至11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立项课题“采用电力线通信技术建设校园网的实验研究”开题会议在潍坊外国语学校召开。中央电教馆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元昌、中央电教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庆贵等领导和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50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潍城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专家和代表对近年来潍坊市大力实施科教兴潍战略,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带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基本实现了全市“校校通”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6月16日,在市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开发区文教局的分管局长、电教站长、资源管理员,市直学校分管领导,共计80人。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芜作的专题讲座,交流了各县市区近年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6月17日,由省教育厅举办的“2004年山东省“泰山杯”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在潍坊二中体育馆举行。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市政府副市长王冰芬等出席开幕式。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省13个市、1个大企业及省直学校的80支代表队、160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有19支代表队获得一等奖、40支获二等奖、21支获得三等奖。我市6支代表队获得一等奖、6支获得二等奖、1支获三等奖,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8月10日,我市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1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2件作品获全国三等奖,占全省获全国奖总数的23%;我市机器人参赛队获足球二等奖(亚军),是全省唯一一支获全国奖的参赛队。
 
  11月10至11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荣良、秘书长黄钢,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陪同下,听取了潍坊市教育信息化情况汇报,先后考察了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寿光和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区高密,对潍坊取得的教育信息化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1月20日,第十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山东赛区“人保财险杯”竞赛在潍坊外国语学校举行。省科协副主席燕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明珂,副市长刘伟以及市教育局、市科协,潍城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全省17个市的360名中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潍坊市有53名选手参赛,占全省参赛人数的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