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动态 > 工作动态

济宁市电教馆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

录入:    来源:   时间:2008-01-21 08:46:29    点击数:

   2007年是我市电教事业大投入、大发展的一年。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在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个中心,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农远工程顺利实施。我市把农远工程列入了2007年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和市教育局的工作重点。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微山、邹城、金乡、梁山等县市区列入政府工程,其他县市区也都列为教育局“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教育、财政和发改委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从项目确定、资金落实、设备招标安装到工程验收,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在实施的具体标准要求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设备用房要求,统一要求安装防盗门窗,县区统一制作制度版面,统一组织协调安装,统一组织人员培训。工程启动以来,相继开展了宣传发动、摸底调查、项目学校的筛选确定、实施方案的制定、设备需求统计、配套资金落实、设备安装调试、市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项目学校入网等相关工作。我市农远工程共确定项目学校1500个,其中,教学点287个,小学1066所,初中193所。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三种建设模式,全市共建设微机教室412口,微机5760台,多媒体教室126口,卫星地面接收站170个,教学光盘播放设备251套。投入专项建设资金共2000多万元。目前,工程设备已全部到位并安装调试完毕,教育网接入接近尾声,工程建设基本结束,全市都在准备以更高的质量迎接省和国家的验收。
 
  2、“校校通”目标基本实现。结合农远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根据接入教育网“三个统一”(即“统一网络出口,统一接入标准,统一收费管理”)的原则,11月7日,市教育局和网通公司举行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接入教育网启动仪式,一次性入网的学校达到826所(其中,ADSL接入的824所,光纤接入的2所),加上2004年前光纤接入学校,目前全市近1400所学校接入教育网。除去200多个教学点不具备接入条件外,基本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07年底基本实现“校校通”的目标。
 
  3、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按照农远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模式二项目学校要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国家远程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卫星传输的教育教学资源。我市为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网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节约经费,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借鉴兄弟市的做法,经省教育厅批准,采取了集中建设一个市级卫星资源接收中心,通过教育网传输卫星资源的方式,实现全市农远工程卫星教育资源共享。市电教馆争取资金60万元,购置了2台MCU、一台C1500和8台服务器,在市教育信息中心建成了全市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目前,已进入运行阶段。
 
  二、切实加强教育网管理和应用,网络功能不断拓展
 
  1、开发视频会议功能。按照年初计划,投入30万元新上视频会议系统。金乡、嘉祥、兖州、梁山等10个县市区同步建设了视频会议系统,设备正陆续到位。
 
  2、开通“百件实事网上办”系统。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我省教育系统开展“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和市教育局要求,我们自行设计软件,在济宁教育网开辟了“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全市上千所学校信息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信息全部发布到网上,切实提高了济宁教育网站的公共服务功能。
 
  3、拓展公文传输系统。在全市市县两级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基础上,今年金乡、邹城等8个县市实现了教育系统市、县、校三级电子公文传输。
 
  4、充实调整资源库,提高资源共享水平。为进一步充实完善现有资源库,市信息中心购置并安装了中央电教馆、中教育星、鲁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等4大资源库,现有资源1800多G。整理改进了原有资源系统和登陆界面,方便了师生查询,提升了资源共享水平。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畅通运行。为确保教育网的安全运行,市信息中心制订了网络故障申报制度、病毒通报隔离制度和日志定时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自行开发了网络故障申报系统。与全市教育网内网网站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组织了对全市12县市区信息中心和联网学校IP地址分配、接入安全管理、网站建设管理、网络安全软件安装、日志留存等内容的网络安全大检查。联合市公安局等九部门开展了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制定了《济宁市教育系统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260所学校安装了反黄软件。
 
  6、强化网络宣传功能。配合教育系统各项宣传工作,全年实时发布各类教育信息1200余条,图片300余幅。制作了教师节宣传专题、职业教育宣传专题和招考信息等专题栏目。
 
  三、深入开展电教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著
 
  1、“十一五”电教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市电教馆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学科主题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研究》召开了开题会和交流培训会,组织了两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评审,共收到88个子课题学校阶段性成果186项。我馆承担的济宁市科技局“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联动式资源共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入结题验收阶段。申报的另一项科技攻关项目《济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已进入申报程序。市电教馆组织申报的4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6项省级电教课题和89项省电教馆管理的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课题子课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电教评选活动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开展了电教优质课、电教论文和课件评选活动,评选出市级电教优质课391节(参评436节)、电教论文172篇(参评281篇)、课件69个(参评139件),上报省课60节,58节获奖,其中一等奖14,二等奖36节,三等奖8节,论文10篇,8篇获奖一二三等奖分别是3、5、3篇,课件69件,一等奖11、二等奖30、三等奖28件,在省级评选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初中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任务圆满完成。联合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招考办,组织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全市共设考点240个、2013场次,有7万余名考生参考,有力的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综合素质。考试工作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好评。
 
  4、“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取得了新突破。认真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调动教师指导电脑作品的积极性。今年共有132所学校526个作品参加了市级评选,联合市教育局人事、基教和监察科室对作品进行了两次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30件推荐参加省里的评选,取得了8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5、电教软件征订和应用研究扎实推进。年内全市春秋两季共征订电教软件700多万元,圆满完成征订任务。市县两级电教研究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听课40余节,强化对电教软件课堂应用的指导。
 
  五、加大电化教育培训力度,电教骨干队伍得到加强
 
  今年将培训纳入了市教育局统一管理,联合师训科和教师培训中心,举办了五种专题培训:
 
  一是全市教育行政干部网络应用培训;二是全市网络资源应用技术培训;三是全市第一期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培训;四是中小学电脑制作指导教师培训;五是电教课题研究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骨干参加了国家和省组织的农远工程培训、电脑制作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加上部分县市区开展的开展的相关培训,全年各级电教培训达20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电教系统和相关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使培训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六、认真组织教育电视宣传,为教育中心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年度中心工作,利用《教育之窗》电视宣传栏目,认真落实各项宣传任务。年内共播出《教育之窗》53期,530分钟,其中新闻400余条,专题30多部,上报省教育台新闻40余条。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宣传济宁教育取得的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来,全市电教工作在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市电教馆已被省电教馆评为“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电视台评为“优秀记者站”,“全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以上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离上级要求、与先进地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部分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不高、存有偏差。二是城乡之间、县区和校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三是存在重投入建设、轻管理应用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济宁市电教馆2008年工作计划要点
 
  2008年,我市电化教育工作在省电教馆指导下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管理、服务、创新”并举的原则,确定为管理应用年,以管理为抓手,抓管理促应用,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拓展完善教育网络服务功能,搞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深化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搞好教育电视宣传,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搞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年初,组织力量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领导、专家和各县市区代表参加的论证会,制定“济宁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全面规划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应用研究和教师技术能力建设等发展目标。
 
  2、筹建“济宁市教育教学资源协作组织”并开展试点。坚持“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采取科研立项的方式,结合“十一五”电教课题研究,依托项目学校,分工合作,分学科、分学段进行模块化、系列化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建设评估奖惩机制,对资源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年内发展首批成员单位20个。
 
  3、加强市资源中心建设。建立完善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传输和使用制度,充实完善资源库。按照“立足本地、突出特色、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利用电教费,进一步充实、完善市、县两级信息中心资源库,力争全年新增各类教育教学资源500G。加强市县校三级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与管理,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4、组织农远工程学校校长和行政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培训,学习外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农远工程设备、资源管理与应用,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
 
  5、年初召开全市农远工程验收工作动员会,做好农远工程的省、市验收工作的准备工作,搞好工作总结。加大管理力度,抓好农远工程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6、上半年召开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现场会,全面启动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出台工程管理与应用办法,培育应用典型,争取将应用情况纳入政府督导指标。
 
  7、结合常规电教研究工作,开展电教优质课、论文和课件制作评选活动,以评选推动应用,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
 
  8、创造性的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示范县和教学应用示范校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三、强化教育网络的管理与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网络资源服务教学的功能
 
  9、进一步完善全市教育系统市、县、校三级公文传输系统和“百件实事网上办”栏目,健全信息宣传机制,增强教育网服务功能。全面开展网上办公,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10、搞好校园网站建设指导,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新建校园网站200个,开展特色网站、网页评比活动,推广“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研”,开设网上德育、网上心理咨询等专栏,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丰富校园网络文化。
 
  11、加快视频会议室建设,年初开通市县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网络视频会议功能。
 
  12、加强教育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管人员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组织网络安全大检查。
 
  四、深化电化教育研究工作,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3、突出课堂教学应用的重心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导向,不断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力和水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调研活动,摸清教师队伍、课程开设及教学评价情况。
 
  14、组织管理好“十一五”电教课题,进行阶段研究成果评审,组织参加省优秀电化教育人员评选推荐活动。
 
  15、做好08年度电教软件征订工作,完成征订任务。加强入校电教软件管理和应用的指导,开发配备管理软件,加强课堂教学应用的指导,市县两级电教研究人员年内听课40节。
 
  16、组织好08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工作。
 
  17、组织好第9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加强指导,争取更好的成绩。
 
  五、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
 
  18、年初,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培训·济宁分院”,对中小学校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进行提高性远程在线培训,年内培训1000人。
 
  19、组织农远工程培训,落实市县校三级培训计划,使45周岁以下的项目学校教师都能接受培训,具备基本的设备、资源管理和应用的技能,年内为县市区培训骨干260人。
 
  20、利用暑期,组织学科教师课件制作技能培训,培训200人,联合山东大学对100名网管人员进行提高性培训,举办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培训200人。
 
  六、办好《教育之窗》栏目,搞好教育宣传工作
 
  21、健全教育电视宣传队伍,扩大教育电视宣传网络,提升节目制作质量,进一步加大教育电视宣传工作力度,完成好年度宣传任务。
 
  22、继续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搞好教育电视宣传,完成省教育台(济宁)记者站宣传稿件的上报任务。
 
  23、组织对先进典型开展深度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教育正面宣传效果,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努力。
 
  24、开展电视、网络教育好新闻评选活动,表彰优秀电视、网络教育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大力促进电视和网络宣传工作上档次、上水平。